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王抒歌拒任日伪县长

    信息发布者:宁国伟
    2017-08-25 16:41:46   转载

    王抒歌拒任日伪县长

    我要评论来源:宜阳网  2015/4/6 14:46:30   浏览次数:37

       在宜阳赵保,说起王抒歌老师,几乎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他既是基督徒,又是个不辱名节的爱国知识分子。

        王抒歌,字端亭,号天争,又名书阁。原为开封人,1912年迁居郏县,出身于商人家庭。他青年时代就读于燕京大学,参加过“五·四运动”。“九·一八事变”后,曾两次上书蒋介石,呼吁停止内战,共同抗日,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,被迫经香港逃往新加坡避难。1938年,国民党反动派炸开黄河花园口,企图阻止日寇进攻,他在逃难中与妻女失散,一直不知道她们的死活。

        王抒歌和母亲辗转来到豫西。1943年,王抒歌任屏阳中学国语教员。屏阳中学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学校,首任校长是张剑石。赵文甫曾在这个学校任教导主任,从事革命活动。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中,王抒歌进一步坚定了爱国抗日的信心。

        1944年农历4月22日,正是谷雨时节,天下着雨,日本骑兵第四旅团经白杨来到赵保。老百姓携儿带女,纷纷逃往乡下,屏阳中学所在的古建筑玉皇阁被日本鬼子放火烧毁。逃亡路上,王抒歌带着母亲,行动迟缓,加上道路泥泞难走,他的鞋子被粘掉,光着脚板行路更加困难。忽然,听到一声吆喝,几个日本兵哗哗啦啦地拉着枪栓,他们母子就被抓住了。敌人看到这个身材高大、器宇轩昂、戴着眼镜的俘虏,料想他不是一般老百姓。当王抒歌被带到骑兵旅团部时,戏剧性场面出现了:在场的翻译官,愣愣地看了他几眼,便试探着问:“你是王?”  “我是王抒歌,屏阳中学教员。” 王抒歌一身凛然正气,慷慨回答。这时,只见那翻译官面带喜色,惊讶地说:“哎呀,老同学,想不到我们在这里见面了!”  王抒歌也觉得此人面熟,问这个翻译官的姓名。果然,他们是燕京大学时期的同学。他向日本骑兵旅团部田少校说明情况,并把王抒歌母子好生安置。于是,俘虏变成了座上客。

        王抒歌在心里盘算着,尽管这个同学救了他们母子,但毕竟是日本汉奸,下一步日本人会怎样对待自己?自己必须离开这个魔窟。  当时,日寇在河南占据大片地方,急需要网罗汉奸,拉拢地方知名人士,建立起自己的政权。王抒歌,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人选。几天以后,日本军方通过他同学告知,让王抒歌任日伪登封县县长。面对县长之职的诱惑,和汉奸同学的劝说,他勃然变色,断然拒绝道:“我是中国人,决不当你们的县长!”  在翻译官的周旋下,日本人同意给他几天考虑的时间,他假借给母亲看病,便乘机逃跑了。

        冬天,洛南县抗日政府成立,王元灵任县长,王抒歌出任文教科科长。伊洛区专署建立,王抒歌任专署参议员。根据抗日战争形势需要,他和音乐家时乐蒙一起,举办青年训练班,为延安抗大和其他战场培养输送了100多名人才。这些学生在新中国成立后,有的成为党、政、军的领导干部,有的成为教授、博士、工程师。青海省冶金工业局局长张希明、北京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子弟学校党委书记王毅然、北京民族博物馆馆长梅村,都是从赵保青年训练班走出去的延安抗大学生。

        1986年3月,张剑石给王抒歌墓碑题词:“抒歌先生能吃苦,俭朴节约奉老母。栽培桃李传后世,伊洛芳名流千古。”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